陜西日報:陜西煤業從資源開發商向清潔能源服務商轉變
陜西日報 2019年5月4日 1版
陜西煤業從資源開發商向清潔能源服務商轉變
本報訊 (記者 王向華 程靖峰)4月24日,記者從陜西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獲悉:2018年,陜西煤業凈利潤109.93億元。自2014年上市后,陜西煤業快速跳出“挖煤賠本,賣煤折價”的窘境,5年累計實現凈利潤228億元,凈資產收益率、全員工效均位居我國煤炭上市公司第一,并逐步實現從煤炭資源開發商向清潔能源服務商的轉變。
上市以來,陜西煤業經歷了煤炭行業和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通過兩次資產重組,陜西煤業剝離產能合計1615萬噸,現有生產礦井19對,平均產能666萬噸,其中千萬噸以上礦井4對、500萬噸至1000萬噸礦井8對,95%以上的產能集中在彬黃、陜北礦區,產能結構進一步優化。
與此同時,陜西煤業通過全面預算管理、智慧礦井建設、無人值守技術應用等舉措,不斷提高礦井的生產效率和煤炭資源回收率,提升全員工效。目前,公司人均煤炭年產量3695噸,人員工效居煤炭行業首位,煤炭生產成本僅196.46元/噸,處于煤炭行業上市公司最低水平。
陜西煤業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取得了一批領跑世界的煤炭工業科技成果。在黃陵礦業建成全國首個智能化無人開采工作面后,陜西煤業順利完成了4個智能化工作面生產任務,實現了從薄煤層、中厚煤層到厚煤層的智能化開采全覆蓋。“大采高智能化綜采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10、N00采煤工法,實現了我國第三次礦業技術變革。智慧化礦山、瓦斯零排放等科學技術的應用,讓礦工“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坐在地面采煤”的夢想成為現實。
在國家嚴控煤炭新增產能的大背景下,陜西煤業還積極利用產能置換的政策,把發展的目光投向全國。2017年,陜西煤業與重慶市攜手開創了跨省份產能置換合作的先河,陜煤入渝加快推進。2018年,陜煤入渝達849萬噸,占到重慶電煤份額的三分之一;到2020年陜煤入渝預計突破1000萬噸。
隨著陜西煤業從煤炭資源開發商向清潔能源服務商轉變,企業市場競爭力、影響力、控制力顯著增強。企業下屬的陜西煤炭交易中心是服務西部地區煤炭等大宗商品交易的省屬第三方平臺企業。截至目前,交易中心累計實現煤炭網上交易量10.7億噸,成為我國網上交易量與實物交割量最大的煤炭現貨交易市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