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西煤機工匠”(八)
編者按:“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是追求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為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將工匠精神融入到西煤機生產各環節,西煤機公司開展了“西煤機工匠” 年度評選活動,對每年度涌現出的“西煤機工匠”予以表彰。為了更好的展示在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默默耕耘的“西煤機工匠”的風采,我們推出“2019西煤機工匠”系列宣傳報道,旨在全公司掀起學工匠、趕先進、爭先創優的熱潮,使之成為推動西煤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數控班組的“創想大師”
—機加三分公司張丹
張丹,西煤機機加三分公司的一名數控車工,一直從事車床加工生產。工作中,他經常會冒出“能不能改進優化”的想法,并付諸實踐,是車間公認的“創想大師”。
目前,張丹一人操作CK6180、CK6163兩臺數控車床,承擔著機加三分公司大部分精車件的加工。現在,他已經熟練掌握了數控車床技術,可是在剛接手的時候,他什么都不懂,一切都是從零學起。零件加工程序編程、數控車床基本操作原理與方法、簡單的計算機操作等難懂的“硬骨頭”,他都一一“啃”了下來。他積極參加各種數控車培訓和技能比武,理論和實踐相互融合。慢慢地,他成為了車間的生產骨干、技術能手。
加工過程中,張丹發現數控車床的刀臺偏低,且受機床限位控制的影響,裝夾刀具后,刀頭會低于車床主軸中心或X向到不了中心,加工內孔時,刀具無法進到內孔,造成無法加工的難題。“這個難題嚴重影響了生產,必須盡快解決。”經過認真鉆研,他設計了偏心刀架,將其裝夾在機床刀架上,利用刀架的偏心,抬高刀具位置,延長了刀架的行程距離,解決了小孔無法加工的難題。
張丹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無孔盤類、板類零件,這類零件又大又重,沒有孔眼,無法用吊繩吊裝,增加了吊裝難度。“能不能設計個夾具,解決無法吊裝的問題?”他陷入了思考中。在用手拿取東西的過程中,他靈機一動,可以模仿手指抓取的原理設計吊裝夾具。他設計的吊裝夾具夾裝于無孔盤類零件上,擰緊螺栓,將吊繩穿過此夾具,就可以簡單快速的將零件吊起,裝在車床、銑床、鏜床上。看到張丹使用吊裝夾具的輕松方便,工友們紛紛都進行使用。車工組的朱武利說:“這個夾具夾緊力大,不易造成脫落,用起來非常趁手。”
薄壁套系列零件加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零件變形的問題,廢品率很高。這種難題的解決,肯定少不了張丹。他改進了傳統的加工方法,先把毛坯的一端車圓作為夾頭固定,加工另一端時單邊留1mm的余量,粗加工去除余量,釋放零件內應力。接著,精加工時零件不要從毛坯上全切下來,單邊留3mm,精車達到工藝要求后,再切下零件。改進后的加工方法,在加工過程中分兩次去除零件余量,達到多次釋放零件內應力的效果,有效的減少零件變形,從而保證了產品的精度,提升了產品質量。“按照傳統的加工工藝,薄壁套類、軸承套、墊類成活率約為85% ,采用改進后的加工方法,成活率接近100%。這種采煤機用薄壁套系列零件加工工藝及加工方法的優化方案可以一次成活,無返修,降低了生產成本,縮短了工期。”工藝部門的人員說道。
在加工技術領域,張丹不斷的鉆研和學習,自行設計制作多個工裝,優化改進了多項加工程序。用于車床卡盤定位,加工盤類、薄板類、密封蓋的定位胎具,數控車床鉆孔的方法改進等,都是他憑借數十年工作經驗的積淀,不斷摸索創造出來的成果。這些也支撐他獲得“2018年二季度西煤機工匠”、“2018年度先進職工”、2019年度“西煤機工匠”、2019年度“重裝工匠”等榮譽稱號。
“態度和責任心決定著一個人工作的好壞,決定著產品的質量。”這是張丹的工作信條。他秉持著為產品質量負責的態度,在數控車床旁揮灑全部的熱情和心血,在創新實踐的征程中不斷探索,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