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報 陜煤集團:在產能一退一進中強身健體
中國煤炭報 2020年11月17日1版
陜煤集團:在產能一退一進中強身健體
日前,參加陜煤集團2020年新聞宣傳工作培訓班的100余名學員來到了關停的王石凹煤礦,看到曾經的礦山正在變成公園。王石凹煤礦是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之一。現在,這座煤礦正在建設王石凹煤礦工業遺址項目,經歷著化蛹為蝶的轉變。
退:2016年關閉18座礦井,分流安置5萬名職工
王石凹煤礦是陜煤集團在2016年關閉的18座礦井之一。
2012年,煤炭“黃金十年”伴隨著產能嚴重過剩、價格斷崖式下滑而宣告結束。陜煤集團在享受了煤炭“黃金十年”帶來的紅利之后,也開始品嘗到行業經濟下行、企業轉型升級的艱難與苦澀。
面對煤炭行業困境,陜煤集團開始了壯士斷腕一般的改革歷程。
在國家去產能政策出臺之前,陜煤集團就率先啟動關閉資源枯竭、安全環保指標差、競爭力弱的8座礦井。國家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以來,陜煤集團將原計劃3年關閉的18座礦井在2016年1年內關閉到位,合計退出產能1815萬噸,占陜西省退出產能的62%。
關閉的老煤礦普遍用人較多,大量職工需要安置。這一問題處理不好,必然影響企業乃至社會穩定。
為解決這一問題,陜煤集團采取多種措施,推進新老企業人員流動、清理外包外委用工騰空間,與地方政府對接爭取公益性崗位,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實施離崗退養、自謀職業,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等方式,建立了職工分流安置長效機制。經過幾年努力,陜煤集團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同時,分流安置職工近5萬人,不但保證了老礦區穩定,也為新礦區輸送了大量熟練工人。
進:市場化購置指標,新增產能近6000萬噸
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陜煤集團利用“存去掛鉤”的產能置換政策,在企業內部籌集置換指標,落實陜西省內6市所屬關閉礦井產能指標置換,在以“舊”換“新”的產能置換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與此同時,陜煤集團積極推進跨省產能指標調劑,和重慶市達成了投資物流、保障供應、產能置換等一攬子戰略合作計劃;先后在黑龍江、福建等省份市場化購置部分指標,新增產能近6000萬噸,新核準煤礦項目數量和建設規模全國第一。
在果斷“退”的同時,陜煤集團適時有序地“進”,優質煤炭產能占比在9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6年開始,陜煤集團與重慶市開展能源戰略合作,使陜煤入渝量從2016年的160萬噸增長到2019年的1081萬噸,為重慶能源供應發揮了“穩價器”“壓艙石”作用。
7月7日,陜煤集團與江西省能源局、江西省投資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展“產能置換+煤炭保供+常態儲煤+物流貿易”合作,開啟了陜贛能源戰略合作新征程。
陜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照乾說:“現在回過頭來看,陜煤集團煤炭去產能先人一步,行動果斷,在煤炭行業最低谷時,以最小的阻力和代價完成了關閉落后產能任務,甩掉了包袱,隨著‘十三五’以來煤炭市場回暖,集團可以輕裝前進。”
而煤炭去產能的成效,可以從陜煤集團煤炭資產唯一上市平臺陜西煤業股份公司的業績中得到充分體現。2015年,煤炭行業幾乎全行業陷入虧損狀態,陜西煤業也未能幸免。到了2016年,陜西煤業實現利潤51億元。2017年,陜西煤業實現利潤182億元。2018年、2019年,陜西煤業凈資產收益率和全員工效創造了煤炭上市公司2個第一名的好成績。
對于關閉的煤礦來說,一段沉寂之后,很多也和王石凹煤礦一樣,探索尋找新的發展機會。蒲白礦業公司朱家河煤礦與蒲白技校聯合,利用礦井閑置地面建筑、設施設備建立了實操考試基地、拓展訓練基地。澄合礦業公司王村煤礦正在實施煤炭地下氣化工業化項目。該項目集建井、采煤、氣化工藝于一體,建成后,可盤活澄合礦區關閉礦井剩余煤炭資源,為煤炭清潔利用及企業轉型升級找到突破口,為渭北關停類礦井資源利用提供一條新路徑。(梅方義 徐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