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勞模工匠精神 打造創新創造平臺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 打造創新創造平臺
——記西煤機公司陜西省示范性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作為勞模,不僅要當拼命苦干的‘老黃牛’,創新發展的‘拓荒牛’,更要發揮骨干帶頭作用,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平臺,培養更多的能工巧匠,打造一個勞模團隊!”這是近日獲評“陜西省示范性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的領頭雁何亞軍在采訪時所說。
何亞軍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現有成員14人。其中,正高級工程師1人,工程師3人,高級技師2人,技師8人。何亞軍帶領工作室成員致力于重點項目的攻關,發揮技能大師及其團隊的領軍帶動作用,在技能水平上全面開展“傳、幫、帶”。
解決技術難題的“攻關站”
“當代工人不僅要有力量,還要有智慧、有技術,能發明、會創新。但是技術創新需要集思廣益,個人力量終究有限,如何發揮大家的作用,是工作室領頭人需要考慮的。”在工作中,何亞軍帶領工作室成員發揮創新思維,圍繞降低成本、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等,解決公司生產工作中的技術瓶頸。
“師傅,采煤機電控箱防爆蓋板的銑削加工,我們墊活四次,找正四次,竄壓活螺絲四次,壓緊八次,但是加工后的防爆蓋板平面度還是不達標。”這是工作室成員在加工電控箱防爆蓋板遇到的瓶頸難題。針對采煤機防爆蓋板的加工難題,何亞軍集聚眾人智慧,設計了一種快速裝夾防爆蓋板的工裝,應用于龍門銑床加工防爆蓋板,可以實現快速裝夾定位,使整個平面度穩定保持在0.005-0.02 mm之內,該工裝自使用后為公司節省資金約10余萬元。
何亞軍創造的“雙孔定位法”,使齒圈、軸承座銷孔位置度精確 0. 02mm以內;工作室成員改進的加長刀桿解決了加工超長孔難的問題。在何亞軍的示范引領下,工作室發揚“勞模精神”,先后研發出多個創新實踐項目,累計申報專利18項,授權8項,發表科技論文二十余篇。
推動技術創新的“孵化器”
在完成繁重的生產任務之余,何亞軍將車間技術人員、生產一線“小諸葛”等創新性人才集中起來,定期學習“充電”。
近幾年何亞軍勞模創新工作室更是采取了“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新方式。2021年邀請陜汽集團席小軍勞模創新工作室來我單位進行對標學習,加強與兄弟單位的優秀班組、優秀員工之間的經驗交流,互相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操作技能。同時何亞軍組織工作室成員參加2021年“紅旗杯”全國機械行業班組長管理技能大賽,以賽促學,更是取得了6人進入復賽的好成績。
作為工作室的領頭雁何亞軍,更是發揮勞模先進的示范引領作用,帶領車間一線工人積極參加公司經濟技術創新五小活動,在生產過程中圍繞提質增效、節支降耗想法子、出點子,集聚眾人智慧,點亮創新火花。截至目前,工作室成員累計獲得五小科技成果54項,其中獲得企業科技成果26項,獲得集團公司科技成果26項,完成課題項目3項,創出最佳操作方法4項,提出合理化建議96項,其中實施68項。每年可為企業節約約120萬元。
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練兵場”
“我們就是要借助勞模創新工作室這個平臺,以勞模工匠精神為引領,在公司形成崇尚勞模、關愛勞模、學習勞模、爭當勞模的良好氛圍。”公司領導如是說。
何亞軍的徒弟栗文岳在采訪時感慨道:“在工作中遇到一個好師傅,是一件幸事。何師把自己掌握的技能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從不藏私。工作中遇到難題,大家會在工作室一起討論研究,相互幫助。”在這樣的濃烈氛圍下,栗文岳通過了“高級技師”的認證考試,還成為公司最年輕的“西安市勞動模范”。
何亞軍本人曾獲評陜西省“名師帶徒”榮譽,他充分發揮“名師帶徒”、培訓攻關的功能作用,目前帶徒50余人,為企業培養了38名技能骨干,帶教本科及碩士研究生15人。何亞軍本人是陜西省勞動模范、煤機大工匠、三秦工匠,他的工作室成員栗文岳是“西安市勞動模范”,工作室成員薛艷陽是重裝勞動模范,楊鋒是重裝工匠。通過“名師帶徒”活動,打造了一支技藝精湛的人才梯隊。
勞模創新工作室是凝聚職工創新活力的新載體,也是弘揚和宣傳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的重要平臺。通過各級勞模的言傳身教、示范引領,影響激勵更多的年輕人創新增效,凝聚榜樣力量,靠著“創新+巧干+實干”實現提質升級,點亮創新之路,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華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