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科研路 創新勇擔當
深耕科研路 創新勇擔當
——記西安市勞動競賽先進個人劉庚
他,年富力強,果斷干練;他,光明磊落,從容坦然。從技術員到工程師,再到設計所主任,9年磨礪終化蝶。他就是西煤機公司產品設計研究院采煤機電氣所主任劉庚。
自2012年參加工作以來,劉庚主要負責采煤機電氣系統智能化設計應用以及采煤機電氣生產、售前和售后的技術支持服務工作。他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通電氣專業技能,專注電氣系統設計,潛心煤機技術科研攻關。他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用忠誠和信念樹立煤機“科技急先鋒”,用辛勤和汗水譜寫煤機之夢,先后獲得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4項,發表論文4篇。他本人先后榮獲公司“優秀科技工作者”“陜煤集團優秀共產黨員”“西安市勞動競賽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扎根煤機的“電氣干將”
2012年,劉庚從西安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在車間的6個月實習中,他吃苦耐勞,勤學好問,積極主動參與巴彥高勒的MG900/2210-WD整機的安裝調試工作,通過與小組工人同動手同加班,很快對設備的結構、接線等各個工序及調試環節逐漸熟悉掌握。
2013年,公司在寧煤集團首臺自動化大機組啟動應用,劉庚接到任務,前往銀川梅花井煤礦進行自動化調試,這是他人生第一次下井服務。第一次出差70多天里,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下井,晚上7點多升井,兩頭可見滿天繁星。每天升井后,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吃碗熱騰騰的拉面,使涼了一天的胃才能舒服一點。70多天里,他下了60多次井。在井下,他耐心細致的指導,很快贏得了礦工兄弟的認可和尊重。在機組調試過程中,公司第一次使用CAN總線1500m左右遠距離通訊,有很多地方需要驗證和優化,他經常需要和同事在工作面及順槽兩端來回往返。井下的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會爬坡一會下坡,有2公里路程,最多的一次跑了3個來回。當時的產品采用CAN總線接口的油缸位移傳感器,由于接口電路空間狹小,無法進行抗干擾處理和線纜防護,性能不穩定。加之油缸傳感器接頭在煤壁側,每次排查都很費勁,他經常要在煤壁側自己清煤,趴在煤堆里對線纜快插接頭,最長一次蹲了半個多小時才接上。他辛苦付出的努力,最終也得到了礦方和公司領導的一致好評。
攻堅克難的“科研驍將”
2016年起,劉庚開始擔任采煤機電氣設計所主任,負責日常產品生產的安排,對接銷售市場和售后服務,協調售前和售后的技術支持,同時逐步推動采煤機電氣系統的標準化及自動化。他善于思考、勤于鉆研,能夠積極主動站在公司發展高度,緊盯科技前沿,不斷勇攀技術新高峰。
公司開發的“22象限”自動化控制程序涵蓋了絕大部分割煤工藝,偶爾也會有部分工作面因特殊地質構造需采取特定的割煤工藝,需定制開發專用程序。兗礦新巨龍煤礦,屬高溫礦井,受沖擊地壓影響,采用3、4班混合制,每班生產不到1刀煤,無法采用傳統示范刀。為解決客戶實際問題,劉庚連續跟蹤生產中班,與客戶及相關服務人員進行割煤工藝流程總結,仔細分析每一個操作步驟,他大膽改進程序,反復調試,最終解決了客戶難題,受到到礦方高度評價。
解決現場問題,他盡心盡力,參與重大工程項目,也從不含糊。公司中標神華神東公司8.8米大采高智能采煤機后,成立項目組。根據工作安排,項目組需從大年初三開始加班,在沒有成熟經驗可以借鑒的條件下,他和同事認真仔細分析神東公司對電氣系統的技術要求,并對標進口機型功能,潛心鉆研,為該機型首套電氣系統設計獻計獻策,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并于2019年8月設計完成,整機進入調試。為了一顆初心,他付出了特別多的心血和智慧。
出類拔萃的“管理良將”
“劉庚作為所主任,雖然年輕,但在我接觸的領導中,他的管理才能與設計才能讓我很佩服這個人。別看他工作時間不足10年,但他技術全面、特別敬業,而且組織和協調能力都特別的強”。年長的高級工程師李楊芳、李曉麗與筆者侃侃而談說到。2019年,在公司8.8米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機設計研發中,由于時間緊任務急,他在確保常規機組有序正常的投產下,配合所長,統籌安排人員加班加點,最終順利完成產品出廠驗收。
日常工作中,劉庚善于用人,精于管理。他根據年輕人特點及優勢,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帶動了整個電氣所的活力。他悉心指導,要求嚴謹,定期帶領年輕的技術人員梳理工作內容,總結分析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有序安排設計任務,做到每項任務有計劃、有責任、有時限、有措施、有結果。對出差下井服務的設計人員,他要求技術人員做到服務勤、溝通勤、資料勤,確保下井安全、服務周到、盡快解決問題,滿足礦方需求。
以人為本,情暖職工。劉庚惜才愛才,他把年輕人當成自己的家人,常常與新入職的年輕人談心,無論從專業基礎知識、業務工作,還是從日常生活瑣事,他都竭盡所能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各種困難,讓所里的年輕人感受到西煤機濃濃的大家庭溫暖。
面向未來,劉庚也將不負眾望,憑借著不斷攀登、勇于創新的科研精神,在采煤機研發設計這條大道上,步履鏗鏘,砥礪前行。(郭軍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