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端午情節
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端午,“正中”也。根據其名字及各地節日習俗又稱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粽子節等。
端午節的起源廣為流傳的是為了紀念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實則源于先輩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是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說到端午節,記憶便追溯到童年。出于對美食的無限熱愛,對端午節我更期待的是可以吃到粽子。然而,好吃的粽子是需要耐心等待的,母親會為此忙碌一天。糯米提前浸泡3-4個小時,米粒用指甲可以輕松掐斷是檢驗的標準,將飽滿的米粒放入折成漏斗狀的粽葉里,加入豆沙或蜜棗,再鋪上一層糯米,粽葉經過幾次折疊,被棉線纏繞幾圈固定好形狀,一個粽子就誕生了。待全部包好放入鍋中,加入足夠的水,煮開后爐子小火燜煮一晚,這期間還需要留意水量,防止干鍋。第二天一早,我迫不及待地揭開鍋蓋,滿屋子粽葉的清香,扒開粽葉,蘸點蜂蜜或白糖,一口咬下去從舌尖甜到心頭。回想起這些情景,我整個記憶都充滿了甜蜜。除了吃粽子,母親還會給我的手腕、腳腕繞上五色線,在脖子戴上香囊,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還會在家門口插上艾草,祛病防疫、辟邪去瘟,常保安康。
隨著社會的發展,粽子已不是只有在端午節才能吃到的美食,即便身處西部地區也可以品嘗到南方特色的鮮肉粽、水晶粽等。尤其在端午節前,超市里各種口味、各種包裝的粽子琳瑯滿目,路邊也多了許多賣香囊的商販。馬上就是端午節了,生活需要儀式感,我也要忙碌起來,準備食材和物品,與家人一起感受濃濃的端午節氛圍。(王曉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