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下井,“快了”還是“慢了”?
目前,煤炭行業對5G應用持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智能化建設尚處初級階段,5G應用場景有限,過早布局難以解決實際問題;一種是認為5G是智慧礦山的重要基礎,必須先打好基礎,加速開展煤礦5G應用場景研發與示范——
8月9日,神東煤炭集團首個基于5G網絡的高級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在大柳塔煤礦完成1個月試運行,形成“自主割煤+無人跟機+智能決策”的采煤模式,自動化率高達90%以上;8月7日,華為公司宣布在山西焦煤馬蘭礦實現重大突破,5G智能煤礦邁入新的上行千兆時代;不久前,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完成煤礦5G系統及成套組網設備設計制造及取證工作,獲得自主搭建煤礦5G組網資質……當前,煤炭行業正在加速布局5G。
基于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等特征,5G技術可服務于智能采掘、無人駕駛、自動巡檢等環節,為煤礦減人提效奠定基礎。但在采訪中,記者也時而聽到5G技術在煤礦“無用論”的聲音。部分觀點認為,受限于井下復雜條件、技術成熟度等因素,實際應用場景有待挖掘,目前大規模推行5G顯得激進。5G下井,到底是“快了”還是“慢了”?
有的礦井主動先行先試,有的認為現在布局為時過早
??根據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的《能源領域5G應用實施方案》,“智能煤礦+5G”是指建設煤礦井上井下5G網絡基礎系統,搭建智能化煤礦融合管控平臺、企業云平臺和大數據處理中心等基礎設施,打造“云-邊-端”的礦山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重點應用場景包括井下巡檢和安防、無人駕駛、智能采掘及生產控制等。
??部分礦井已先行試水。記者在晉能控股集團塔山煤礦調度中心看到,井下攝像頭采集的高清圖像、視頻在大屏幕上實時顯示,井下人員可使用5G防爆手機與井上調度視頻通話。“過去有突發狀況,先打應急電話到調度室,再派人下井查看,一來一去耽誤時間,現在直接通過視頻對話、同步排除故障。借助5G技術,新上的無軌膠輪車智能調度系統還能實現車輛高效調度。工人們使用手機軟件申請用車,調度人員井上派車,車輛通過高精度定位到達位置,就像平時坐網約車一樣方便。”相關負責人趙澤潭舉例。
??西安重裝智慧礦山公司總經理任躍武告訴記者,5G應用是煤礦智能化建設的關鍵一環。“智能化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煤炭開采的有機結合,很多新的要求和問題在傳統4G、Wi-Fi條件下是難以解決的。比如,井下越來越多的傳感器使用、大量圖像及視頻數據采集傳輸等,均需要搭建5G平臺,實現更流暢的監、管、控一體化。”
??對此業內也有不同觀點。記者了解到,部分礦井認為5G建設成本高、應用場景有限,暫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很多礦井停留在自動化、半自動化階段,距真正實現智能化還很遠,現有通信技術足夠使用。即便早早布局,用不起來也是浪費,好像西裝沒做完就先配好領帶,往哪里系呢?”一位不愿具名的煤企負責人稱。
??已開展諸多探索,但相比其他行業,煤礦5G應用挑戰更多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法證實,5G技術在煤礦“無用論”的聲音確實存在。究其原因,一是對相關技術缺乏認識,被問題嚇到,缺乏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二是技術融合應用尚處起步階段,初期探索研究必然伴隨著挫折。但其認為,不應以此阻礙甚至抹殺技術發展。
??“煤炭行業已開展很多5G應用探索,自身發展十分可觀。但相比電力、鋼鐵等其他行業,5G下井面臨更多挑戰,目前實現規模化應用的煤礦數量相對較少。”華為室內數字化產品線總裁陳傳飛認為,煤礦井下環境復雜,在客觀上給5G布局帶來難度。“井下高溫、高濕、高粉塵,對設備性能提出更多考驗。井下狀況遠比地上復雜,不同礦井的條件千差萬別,設備安裝、基站建設等施工難度更大,還要滿足安全防爆等要求。推廣初期,井下配套確實不夠完善,設備適配性也有待調整,但這些短板正在補齊,不應成為阻礙5G應用的理由。”
??中國煤炭建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亮坦言,受制于地質條件、采煤工藝、裝備制造等因素,煤炭行業在5G推廣應用上仍面臨多重難題。“煤礦專用5G設備、模組、場景及商業模式等發展均不成熟,效率有待提高。但不可否認,5G 技術對智能化建設起著強有力的支撐作用,這正是行業攻關的方向之一。”
??在任躍武看來,不同礦井開展智能化建設的基礎、路徑、難易程度等各不相同,對5G的認知理解和態度有所區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對此,分級分類推進更為妥當。“比如,資源條件好、生產效益佳的大型礦井,有能力全面發展5G應用。條件和效益相對不錯、基礎比較扎實的礦井,可實施地面全覆蓋、井下重點區域快速應用。條件、效益都比較一般的礦井,因地制宜分階段、分步驟。到了一些條件十分復雜、底子薄、效益差的礦井,沒有必要強制推行。最終,要以用得上、用得好作為標準。”
??“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用來解決煤礦面臨的實際問題”
??“5G作為一種通信工具,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用來解決煤礦面臨的實際問題,而不是走‘兩極化’——全面神化或全面否定。”王國法進一步稱,目前,各煤炭企業及科技公司、運營商、設備商等,針對5G應用場景展開多項探索。這些研究雖然尚未獲得規模化應用,有些甚至不確定對于煤礦是否真的有用,但是為5G技術在煤礦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寶貴經驗。
??王國法表示,5G技術條件下場景驅動特征明顯,涉及技術研發、供應鏈改造、基礎設施建設、智能終端及商業運營等系列環節,這是一個產業生態,而非單純的網絡建設問題。5G與煤炭開發利用技術的融合,無疑會衍生出一系列新業態、新崗位,傳統技術和管理模式將被打破,思維和管理模式也需隨之改變。
??“就像現在讓我們用3G網絡看視頻,很多人會覺得速度慢到難以接受,需求催生更快更穩定的網速。煤礦智能化建設目標明確,與之相匹配的5G需求越來越旺盛。本質上說,5G與現在使用的4G、Wi-Fi都屬于通信手段,沒有必要把5G想得多么神秘,其應用絕不是給煤礦增加負擔。”陳傳飛表示,5G生態的形成離不開標準化規范,需要聯合不同類型的煤企、集成商、運營商等,在標準建設、應用創新等方面加強合作、補齊短板。
??徐亮也稱,行業共性問題值得關注。“井下互聯裝備升級改造進展緩慢、通信協議不規范,以及智能感知、自動控制、網絡連接、工業軟件等產業基礎薄弱,導致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和環境的5G布設方案尚未完善,也是亟需補齊的短板。隨著5G應用場景不斷完善,相關主管部門和檢驗結構需提早調研、規劃,盡快制定應用于遠程操控、無人駕駛等方面的5G產品審核發放規則和產品檢驗方法,并完善標準規范。”
(來源 中國能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