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年糕
在中國,吃年糕有著年年高的寓意。陜北人的紅白喜事定是少不了年糕,更別說是過年了,家家戶戶的年夜飯里,必定會有年糕這道美食。
前幾日,帶著孩子們去看望老父親,父親為我們端上一盤紅棗年糕,嘗了一口還是那么的軟糯香甜,但是比起小時候爺爺親手揣的年糕那就顯得遜色很多。
南方的年糕是白嫩白嫩的,用水磨糯米粉制成,陜北的年糕是用上好的黃糯米粉制成。陜北年糕分棗糕和素糕兩種,“素糕”其實就是什么也沒有添加的;“棗糕”顧名思義是里面卷了陜北上好的狗頭棗泥。
每年的臘月二十五晚上,奶奶家的地上肯定要擺上兩個大鋁盆,里面放上陜北的黃糯米,自家井里的水往進一倒泡上一整夜。第二天一早把泡好的黃糯米撈出瀝干水分,用石碾子碾成細細的黃米粉。臘月二十七早上,熱氣騰騰的灶頭必然出現爺爺的身影,身材高大的他戴上奶奶的圍裙,在大的蒸鍋里鋪上籠布,撒上黃米粉蒸15分鐘,再撒一層黃米粉再蒸15分鐘,一次次一層層不嫌麻煩不嫌累,直至將所有的黃米粉蒸熟,再趁著熱氣將蒸熟的黃米粉全部倒在抹了油的案板上來回用手揣。為什么要用揣,而不是揉呢?因為揣是用整個拳頭砸和擠壓,這需要更大的力量,也就意味著會使面團更加均勻。小時候我很是佩服爺爺的力氣和不怕燙的勇氣。現在想想,這不正是爺爺對一大家的愛嗎?最后把揣好的年糕整理成一個大餅,再把準備好的上好的陜北狗頭棗的棗泥均勻的抹上去,最后卷成一個大卷,等待年糕慢慢變涼慢慢變硬,這個過程是最考驗娃娃們的定力。有時候能把小一點的娃娃饞的直哭,爺爺也會在揣的時候給揪一小塊蘸白糖吃。
臘月二十八取出一卷年糕,切成半厘米的厚度的片,放進七成熱的油鍋里炸至兩面金黃,金黃的油糕配上彎彎曲曲棗泥線條,看起來可愛又美味。咬上一口,外皮酥脆,里面軟糯香甜,回味無窮。
黃糯米、井水、狗頭棗這三樣簡單的食材,在爺爺的大手里,變成了美味的佳肴。如今,爺爺已經90歲高齡了,再也沒有揣年糕的力氣,但是那久違的年糕香味依然時常會勾起我滿滿的鄉愁。朋友們若有機會來我們大陜北,一定不要忘記品嘗一下陜北的年糕。(張卉)